吕丽芬 医药卫生学院1995级护理专业(1)班
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组长
2004年获得医院“优秀职工”称号
2005年、2011、2014年获得医院“优秀护士” 称号
2010-2012连续三年均获医院“优秀带教组长” 称号
2010-2012连续三年均获医院“优秀带教老师” 称号
2012年获得医院“中医药发展促进奖”称号
2014年获得顺德区“优秀护士” 称号。
从1995年入学,到如今超过20的时间。吕丽芬回想起学校的生活,仍觉得毕生难忘。在她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上解剖课。解剖课对医学生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,正式上第一节解剖课时,班里没几个女同学有“胆量”敢走进解剖室,经过黄元生老师的“三番四请”后同学们才纷纷走进去,进去后谁也不敢往前靠,大家一边用手掩住口鼻,一边后退。黄老师见到大家这样,不禁生气了:“你们是什么的学习态度,要是害怕的话就趁早回家,别在这里浪费青春。来到解剖室我们就要尊重躺在这里死者,他们为了医学的发展而献出身躯,请问有谁害怕的就走出去好了。”大家听后都再不敢后退,听着黄老师认真地讲解着各块肌肉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,看着他的眼睛因为福尔马林的刺激作用,慢慢地爬满“红根”,不停地流眼泪。感佩于老师的敬业与经验,同学们一开始的害怕慢慢远去,随后大家渐渐适应了医学生活,6周后,同学们竟然为了方便熟记各骨骼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,大家都抢着把人骨带回宿舍“过夜”,真是不可思义的转变啊!
毕业后,吕丽芬来到顺德区中医院工作。从学校到医院,这一转变让她深深地体会到护理职业的平凡与艰辛,更感受到它的光荣与使命。
要当一名合格的护士,就需要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片丹心,以心换心,最能赢得患者的认同。在临床工作中,吕丽芬经常会碰到挑剔的病人,由于疾病的关系,他们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。例如她曾担任过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护理,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语气态度一直不太好,但她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给予“特殊照顾”:每次做治疗护理前都会耐心做好解释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;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,经常和病人交流谈心,了解需求。在吕丽芬与同事的精心护理下,病人的病情渐渐好转。在出院那天,他怀着感激的心情向照顾他的医护人员赠送锦旗。对此,吕丽芬感慨,护理工作需要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,用真诚、耐心把护理工作做细、做到位,付出总会有回报。
吕丽芬在工作上认真负责,同时也注重提升自我,多年的护理工作,让她熟悉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,专业知识,有丰富的护理实践经验,能独立解决复杂疑难的护理技术问题。2003年和2012年被医院分别推荐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、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期6个月的进修、学习心血管病新技术和护理,如:心脏标志物的床边检测、IABP护理、有创动脉压的监测护理、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术中护理配合及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护理知识等。同时她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,2012年以第二负责人参加课题《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的护理安全性研究》,该课题获2012年佛山市科技局科研课题;参加《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对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应用研究》获2012年顺德区医学科研立项,该课题获项目资金补助;两项课题均于2014年顺利结题。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注重收集资料,并加以梳理总结,撰写学术论文。以第一作者撰写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医药学及护理杂志发表文章有4篇。分别是2012年8月在《按摩与康复医学》发表《耳穴埋豆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》,2012年11月在《护理学报》发表《四子散熨敷腹部穴位预防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》,2013年1月在《中国药物经济学》发表《护理干预对中度低钾血症患者氧驱动雾化吸入补钾效果的影响》,2014年3月在《护理学报》发表《四子散熨敷手太阴肺经上肢段预防桡动脉痉挛的疗效观察》。
古语云:“天道酬勤”。至今为止,吕丽芬已经坚守在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岗位上18年了。因为工作出色,她多次获得医院“优秀职工”、“优秀护士” 称号;2010-2012连续三年均获医院“优秀带教组长” 称号;2010-2012连续三年均获医院“优秀带教老师” 称号,2012年获得医院“中医药发展促进奖”称号;2014年获得顺德区“优秀护士” 称号。这既是对她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激励,又是她今后工作前进的动力,促使她更加努力工作,用无私的奉献和真诚的爱为患者服务。